排卵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而排卵期出血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确诊并治疗,而生理性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在期间也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否则护理不好很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以上的调理方法都是针对比较轻微的排卵期出血症状,如果情况严重,比如出血量多、时间长,那么就需要通过医学药物来及时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孕激素、止血药物、以及短效口服避孕药等。
孕激素主要分为两类,即甲羟孕酮和地屈孕酮,前者属于一种合成的黄体孕激素后者则使用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的患者,另外如果是口服避孕药要注意用药时间,一般建议从月经第五天开始,连续服用21天即可有很好的效果。
在临床上针对部分患者医生还会使用促卵泡发育的药物来治疗,常用药物为氯米芬,可以改善卵泡的质量,从而起到治疗排卵期出血的作用。
针对疾病因素引起的排卵期出血异常,还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断,确定其病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药物来处理,具体还需结合女性的实际情况。
女性在排卵期同房后出现出血的症状是否正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女性在排卵期同房出现少量血丝,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因为排卵期会有排卵期出血的情况。
排卵期同房后出少量血大多是正常情况
但是如果是宫颈病变引起同房的接触性出血,或者是每次排卵期同房都出血,甚至出血一周以上就是异常表现,所以同房出血以后也需要通过检查判断导致的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治疗。
生理性排卵期出血的危害不是很大,只有极个别会出现下腹发胀、腰酸以及乳房胀痛的现象,均属于正常,不过如果是病理性因素那么就要引起重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比较常规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在排卵期要注意保持心理放松,情绪波动不要过大,其次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或者剧烈的活动;
2期间不宜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在月经周期前可以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3出血期细心呵护,在经期女性的身体会相对虚弱,需要多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寒冷侵袭,防止出血过多;
4学习了解关于女性排卵期特征等相关健康知识;
5出血时禁止性生活,注意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想要预防出血最容忽略的就是情绪的控制,我们的心理情绪对内分泌的影响很大,在排卵前后要保持一个愉快放松的心情,不然随便陷入悲伤的情绪,导致抵抗力下降。
1、什么是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的阴道出血者。排卵期出血应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月经间期出血的疾病之后才能判断下来。
2、排卵期出血怎么判定
排卵期出血是由于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明显,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从而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随着卵巢黄体的形成,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迅速修复而出血停止。
3、排卵期出血的特征
(1)排卵期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大多数会表现为咖啡色分泌物,一般在持续2-3天后会自行停止,最长不超过7天;
(2)排卵期出血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轻可重,一般持续几个小时,个别患者可持续2-3天。
(3)由于黄体素的分泌,女性体温也会略有升高,另外有不少女性在排卵期会出现乳房胀或乳头痛。
排卵期出血伴随着这些症状一般都是轻微的,女性朋友不必过分担心。只要注意卫生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锻炼就可以进行预防保健。
标签: